目前分類:2012 第二屆 開房間戲劇節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林怡秀

轉載自20128月號《典藏.今藝術》239

甫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肯定的「開房間」戲劇節,上月中於台北市的旅館展開第二屆演出,本次保持著戲劇節的原有架構:四齣各28場,每場僅有一名觀眾的「獨角」戲。本次的四名導演除了戲劇節發想者、亦為河床劇團總監郭文泰,另有自荷蘭歸國的視覺藝術家顏亦慈、旅日劇場藝術家李建隆、舞者暨編舞家周書毅,以不同視角為本次戲劇節帶來更富彈性與感官探測的實驗空間。
 
 河床劇團,開房間戲劇節,顏亦慈  
《外人》攝影/顏培倫

 

河床劇團,開房間戲劇節,周書毅  
《周先生的最後一天》  攝影/范峻銘

 

局內與局外

因為「開房間」的特殊演出形態,「觀眾」成為導演們最需費心的一環,在顏亦慈的《外人》中,「觀眾」的位置被謹慎思考著,甚至可說是被獨立出來的角色。因為本身的歐洲經驗與視覺藝術背景,顏亦慈在參與表演藝術團體時,經常覺得自己像是以觀眾或觀察者的角色在進入團隊,而劇場中即使是局內人也都還是具有某種好奇與距離,何況是原本就帶有距離觀看的局外人,因此對「觀眾」的思考:「誰在看、誰被看、誰在做什麼」即成為本劇的基本概念。《外人》的房間被設定成如一座溫室,帶有距離感與奇異氛圍的空間,夾在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壓克力板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道我們始終無法直接觸及他人的薄膜。顏亦慈利用旅館「臨時性空間」的特質,以物理方式凸顯這種隔閡感,強調出「觀眾」角色(甚至在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的局外性,雖然演員對著觀眾談論自己真實的生命經驗,成為一個自我暴露的人,但彼此之間的間隔其實依然存在,空間充斥著狀似徒勞的親密感,不過觀眾與演員間卻透過薄膜般的中介,以眼神、語言交流、彼此餵養。 李建隆《梔子花與馬》則採用完全不同的策略,因為完全不需考慮票房,他便開始思考如何為一個人做戲,以最好的東西交給唯一的觀眾,他以「服務」的角度做為最初的想像,利用留日的經驗創造出一套儀式。本劇由真實現場(觀眾所處的旅館空間)開始,藉由旅館空間的配置層層進入到夢境般的環境,李建隆在此並未給定演員台詞,僅有大方向的指示,使得這場「服務」皆來自演員自己構思後的安排,以服務一名上賓的態度,假借日本儀式讓觀眾進入極度放鬆、如心理療程般的體驗,後段轉向導演本身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引領出一段怒目金剛的舞蹈,藉以強力且近距離的舞蹈震動,驅逐觀眾心中對現實世界的憂慮與恐懼,最後由催眠程序的甦醒推回真實現場,僅留下一叢由夢境中帶出的禮物(梔子花仙子為客人插的花),留下不可見卻如梔子花般的淡雅餘香。

 

河床劇團,開房間戲劇節,郭文泰  
《入口》郭文泰 

 

打開、打開、再打開

本次以專業編舞者身分加入「開房間」戲劇節的周書毅,自導自演《周先生的最後一天》,他將一個「人」生活的日常質感帶入旅館房間,房間中放置許多傳記或是某個人生平最後錄下的音樂CD,以傳記式的方式呈現出45分鐘的戲劇,牆上貼滿使用過但沒有書寫文字的空白紙張,這是他認為在一本傳記中無法被書寫與承載的生命內容。這個房間如同一本打開的日記,郭文泰則形容這些紙張在空氣的流動吹撫下,整個空間也像是在跳舞。周書毅回到「房間」的本質去思考人生的盡頭會是什麼樣子?一個舞者的最後一天是什麼樣的?會在房間裡嗎?肌肉和骨頭是否已經無力動作?他試圖以自己的身體表達一生的最後一刻,演出前就開始與觀眾以e-mail聯繫,問他們「最近在聽什麼歌?睡前在做什麼?如果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準備什麼、會去哪裡?」這也使得觀眾的來訪,像是去拜訪一個久未見面、已經開始產生一點陌生感的友人。為了能更貼近真實,周書毅選擇獨自一人的演出,沒有技術人員,只有一對一的逐步與觀眾認識、靠近的距離。 不同於周書毅以個人為題的角度,繼第一屆充滿觸覺性的劇場實驗之後,郭文泰這次更大膽的重構旅館空間,設計出抽屜式的箱型空間,使觀眾先以物理的方式「進入」一齣戲的結構中,再使觀眾從架高夾層內開始觀賞一整齣戲,拉離地面的高度塑造出觀眾對劇中角色的全知觀點(omniscient)。雖然在電影或文學的口吻中,這類如上帝之眼般的位置應該是無所不知、理性冷靜如旁白般的角色,但在《入口》中觀眾的全知觀點卻是源自不穩定的感受,對緊接而來之事的無法預測,卻又像是俯視著真實人生,甚至觀看自身內裡的遊魂狀態,戲劇與空間也藉此一層一層打開。四位導演都以演員本身一部分的真實故事開始書寫,因為在如此特殊的觀看結構下,只有真實狀態才能經得起28次的重複檢視,觀眾也在此開始主動界定自己的角色,向演員「打開」自己。郭文泰認為「這是一個經驗,期望演員在過程中打開自己,暴露他們內在的感覺,如果要觀眾打開自己,演員要先自我打開,重要的不是人跟空間,而是人跟角色,最重要的是跟你自己的對話」。

 

河床劇團,開房間戲劇節,李建隆  
《梔子花與馬》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乃文
出處:表演藝術評論台
刊登日期: 2012 年 07 月 19 日
製作:河床劇團
時間:2012/7/12~15
地點:台北市八方美學商旅

河床劇團,郭文泰,開房間戲劇節
旅館房間原本是私密,洗澡、睡覺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功能,當它變成了劇場—-劇場是公共空間,且一次又只准一個觀眾進入時,這就是「開房間」藝術節一個顛覆劇場慣例的基本構想。

在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的作品和他所策畫的藝術節中,「空間」向來是一至關緊要的元素。2003年在誠品敦南地下室的「一個舞台,四齣戲」,用同一個舞台,同樣的裝置,同樣的機關,看四個劇團四位導演如何各出奇招把戲「放」進去。去年起的「開房間」藝術節,則由創作者自行支配空間,各開一個房間,只開放一名觀眾,這小房間內的種種發生遂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私密經驗。

我覺得郭文泰個人作品中原已潛藏「房間」的強烈象徵性:封閉的室內,類似日常生活空間,卻在不可思議處長出新空間,流動著超現實的詭異畫面,還有人類難以辨別動機的行為,與超慢速動作,造成一幅幅視覺風格強烈的超現實意象,這些挑戰觀者的心理慣性極限,這幾乎已成為郭文泰意象劇場的招牌形式。
文章標籤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口,郭文泰,開房間戲劇節

距離——內在與外在、思想與行動、你與我……我們的生命是一連串跨越界限的動作,進入……
我們熟悉進食的生理動作。我們看到三明治被拿起,嘴巴張開,牙齒撕裂、咀嚼,吞嚥……我們熟悉物質進入身體的流程。

但想法?記憶?它是如何跨越內部與外部的隔閡?你—如何進入我?

我閉上眼,而你仍在。

導演 郭文泰
表演者 許家玲、吳宗恩、劉郁岑、陳歆淇、林珮茹
舞台設計 何采柔
排練場地贊助 特力屋

入口,郭文泰,開房間戲劇節

文章標籤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先生的最後一天,周書毅,開房間戲劇節

這一天沒有甚麼特別的 
一切一如往常的吃與睡,當然還有忙碌的工作
於是我決定開了一間房間來跳舞,

但我比較喜歡外面的世界,不喜歡房間 
但我又需要一個像家的房間,於是我需要家
如果沒有家,那我會需要房間
如果沒有房間,那我會去感覺,去尋找每一處,每個地方都可以是房間

我先出門了,我先回家了,我先回房間了,我先睡了
今天,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天
如果是今天,那我最後一定要待在家裡
文章標籤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人,顏亦慈,開房間戲劇節

這是一個僅容10人的空間, 門邊標示寫著: 限重1000公斤。在這2立方公尺
內,目前正好是比鄰而站的10人,他們清楚地聞到聽到彼此的香水味跟心跳聲卻
若無其事地左顧右盼;

在這個空間內有五排共48席,座位設計成適合乘客停留15分鐘到4個小時的舒適
度,此時該空間有27人,有的兩三人同坐,有的單獨坐 。空間內的聲音包含互
相閒聊的9人, 講手機的2人。其他還有4人戴著耳機,5人在滑手機,2人睡著, 1
人快睡著, 4人望向窗外發呆。

這裡是咫尺也是天涯。
文章標籤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梔子花與馬,李建隆,開房間戲劇節

多我、多心、多採擷,一花、一藝、一獻祭。
-梔子花原是天上的仙子,潔白而無瑕,只因人們的偶然拾掇,就永銘於心-
在日本,劇場源於神的慶典,
如今,對神的獻祭轉化成對觀眾的獻禮。
本劇藉著梔子花仙子下凡的傳說,
以洗手、洗口、洗心的水之靈韻,
茶道、香道、花道的空之道場,
在極私密的無我空間裡,
為觀眾獻上最直接的「藝」之體驗。
文章標籤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2~15 八方美學商旅
「開房間」戲劇節,河床劇團,郭文泰,周書毅

一間房間,
一位觀眾,
一生一次的經驗

*「開房間」戲劇節包含四齣戲,每齣戲演出28場,每場演出限一位觀眾觀賞。每齣戲全長45分鐘。每張票觀賞一齣戲的一場演出。
文章標籤

river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